“陈医生,我爸查出肝功能偏高,他现在每天晚上都去跟朋友打麻将,会不会对病情不好?”
他说父亲退休后不愿闲着,天天约朋友打牌喝茶,但家人总觉得打麻将就是熬夜,就是不正经。
可是,不让他去麻将桌,他整天窝家里,脾气反倒越来越差,吃饭也没胃口。
到了小暑,天气开始真正热起来,不光是气温升,湿度也开始折腾人,身体的代谢节奏会有变化。
对肝功能不好的人来说,这种季节影响特别复杂,不是一句“多喝水、早休息”就能管用的。
很多所谓的健康建议看起来没毛病,其实执行起来不仅无效,反而可能造成伤害。而这个时候,有些看起来“不健康”的行为,反而是更稳妥的选择。
麻将桌上到底有没有风险,得看行为模式。固定时间、固定朋友、固定场所,聊聊天、动动脑、保持社交,哪怕每天玩两小时,精神状态明显好过闷在家里瞎想的人。
很多人以为“静养”就是最好的休息,其实肝病患者在情绪封闭、活动量极低的状态下,肝血流反而容易下降,免疫调节能力也跟着变差。
有研究指出,中老年肝病患者如果长期缺乏社交刺激,抑郁风险比常人高出约2.3倍。
而轻度抑郁状态会直接影响食欲和睡眠质量,两个正是肝脏功能恢复最依赖的生理环节。
一旦食欲下降、睡眠紊乱,肝细胞的修复能力会被大幅削弱。
所以,打麻将反而比闷坐在沙发上刷视频要靠谱很多。
但有几个行为,是夏天很多人习惯做的,对肝功能有慢性破坏作用,而且一旦形成习惯,很难扭转。
头一个,就是盲目吃保健品调理肝脏。热天总让人觉得体虚,尤其是天气闷,人容易没精神,很多人就想着用点护肝片、灵芝孢子、保肝茶。
这类东西宣传得好,但对肝脏的影响并不透明。保健品最常见的问题是成分来源不清晰,标注不规范,尤其是复合类的,有些提取物本身就有肝毒性。
比如野山楂提取物,在动物实验中已经被证实在高剂量下对肝细胞膜有破坏作用。
长期服用这类“天然”成分,会造成肝酶持续升高,一旦超过修复阈值,就是慢性肝损伤的起点。
对肝病恢复者来说,这种“自我保养”往往是最危险的盲区。不是所有肝病患者都能承受“补一补”的代价。
肝脏是个解毒器官,但不是容错机器,错误的输入不会立刻报警,而是慢慢地积累,再突然爆发。
再有一个问题,很多人都想不到,就是大量喝凉茶降火。小暑之后,超市、药店的凉茶销量猛增,家家户户都觉得“喝点去火”,能让人舒服一点。
但凉茶本质上是复方中草药饮品,其中的金银花、夏枯草、蒲公英等草本成分,很多具有强烈的肝酶诱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