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医疗资讯网!
手机版

打造东方方舟 抒写人生传奇 ——记上海市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教授

时间:2023-03-15   来源:网络 浏览: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特别是对于医学科研工作者来说,不断探索、发现新知,才能挖掘无限可能,激发科研创新激情。

在繁华的上海黄浦江畔的浦东新区,坐落着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医院——上海市东方医院,它的前身正是建于民国时期的浦东医院。第21任院长刘中民,扎根东方医院25年,矢志不渝坚持发展壮大医院的梦想以及医学科研创新的探索。他半生从医传承创新,作为中国人工心脏应用心肺联合移植领域的先驱之一,刘中民教授拥有30余年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心脏病临床一线诊疗经验,不仅治病救人造福患者,更带领一群胸怀梦想有闯劲的伙伴,把东方医院发展壮大,更为我国医学发展做出难以磨灭的贡献。

创新的精神、不息的奋斗、时间的凝练、历史的机遇,造就了如今腾飞升起的东方医院,创造了百年来最壮丽的辉煌,也成就了这位新时代的“传奇院长”。他的故事要从三十年说起。

坚定不移青云志 情定东方腾飞起

“黄浦浪花千尘雪,东方明珠百度春, 花满堵,酒满瓯,十里绮罗外滩烟。”上海作为当今世界具有广泛影响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中国对外开放窗口之一,这座繁华的大都市时刻吸引着一群又一群年轻人来这里追梦,30年前的刘中民就是其中一员。1989年,刘中民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心脏外科攻读博士,于1992年博士毕业后,他进入了仁济医院心胸外科担任常务副主任。

作为心外科医生,刘中民来到东方医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心外科,然后大力引进人才,因为只有集聚更多优秀人才,才能打造优秀学科,将医院建设发展壮大。借助浦东新区开发的机遇,东方医院得到了各种政策支持,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刘中民就像是“猎头”一样,利用所有的资源到处寻觅人才,但是医院平台不高,引进人才并不容易,所以不能用寻常方法,刘中民想尽办法引进高学历医学人才,以“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思路为原则,走出了一条“超常规、跨跃式”的发展道路,同时,注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模式,放眼全球招募人才,而东方医院的独特环境确实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医学人才加盟。

刘中民的创新发展模式不负众望。2001年底,东方医院成为同济大学附属医院,伴随浦东开发的步伐及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国际化定位,他的眼光望得更远,提出了“打造服务性品牌,寻求差异性竞争”的全新发展理念。通过医、教、研的协调发展,2010年底,东方医院晋升三甲,成为浦东新区首家本土三甲医院,翘首以盼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2020年9月,东方医院结束了三甲复评审,这年是浦东新区开发开放30周年,也是东方医院建院100周年。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加入东方医院,从最开始的“三顾茅庐”去邀请一个人,到现在可能五分钟就谈妥一个加盟者,“海归”学者更是纷至沓来。“行者路无疆,青云志不移”,刘中民进入东方医院25年,改写了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发展节奏,创造了东方医院新的辉煌,就好似自己亲手培育的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

“人工心脏”创纪录 创新技术为国民

一路走来,带领东方医院发展的同时,刘中民并没有忘记自己做一名医生的初心。当1976年恢复高考后,作为第一批进入高校的学生,刘中民正式进入医学领域学习,有了更加系统的认知。当时我国心胸外科刚起步,心脏手术是难度最高的手术之一,他对心脏手术非常感兴趣,实习期间常常进入手术室观摩,并立志当要当一名心脏外科医生。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读博期间,刘中民的主要研究方向放在了心肌保护和心脏移植领域。

1998年,为了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医学技术,刘中民先后到日本、美国、德国、丹麦等国家学习深造,在德国柏林心脏中心担任高级客座医生时,当他看到“人工心脏”移植技术,他不禁感叹这项技术的神奇,这项技术不仅能帮助心衰末期的病人延缓生命,还可以慢慢修复心脏。于是,他暗下决心,回国后一定要研制国产化的“人工心脏”,当时他已经获得在德国行医的资格,但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国。他铿锵有力地说:“中国要有自己的人工心脏。”

在坚定信念的指引下,刘中民带领团队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研制出可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专家评价,这是一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可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NIVAD)样机,填补了国内空白。2001年1月,刘中民成功为患者免费安装了一颗“人工心脏”。为了让更多中国患者享受福音,用上全球最好的国产“人工心脏”,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现已研制出世界最小最轻的新一代“人工心脏”。

2019年,刘中民在坚实研发基础上联合朱晓东院士人工心脏工作室团队成立了上海市心衰研究所“心衰外科与人工心脏研究中心”,获批建立了“上海市人工心脏与心衰医学工程技术中心”。最新研究成果全球最小(仅重80g)磁悬浮轴流泵人工心脏辅助装置落户东方医院,成功开展了多例活体动物实验,效果良好。目前植入“东方心”的多只试验羊已经存活超过60天,多项全新的磁悬浮离心泵心脏辅助装置目前专利已获批,正积极准备国家检测申报和积极临床试验准备中。

从1997年刘中民主刀浦东第一例成人心脏手术,到全国第一例人工心脏植入,再到第一例存活超过四年的心肺联合移植,乃至研发出全球最小“人工心脏”和使用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刘中民领导的人工心脏研发和干细胞治疗心衰等创新项目正齐头猛进,处于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行列,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并继续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

百炼成钢结硕果 创灾难医学体系

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者,刘中民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2008年,汶川突发地震,在震后6天,刘中民放弃作为奥运火炬手参与火炬传递的机会,作为上海第二批抗震救灾医疗队队长,率领不同医疗机构70余名医疗队员赶赴汶川重灾区草坡乡。亲身经历地震灾难,他目睹了没有灾难医学理论与技术手段作为支撑的救援的盲目和低效,深深感叹灾难中的医学救援与医院急诊室抢救的巨大差别。这次地震救援中所发现的问题引起了刘中民的思考,受此启发,他深切意识到了加强灾难医学研究的重要性。

从汶川返回上海后,刘中民在同济大学成立了国内第一个急诊与灾难医学系,提出了“灾难医学”的概念与理论体系,与传统临床医学教育不同,他提出医学生除了接受传统临床培训外,还要懂得现代灾难医学救援的管理能力,并亲赴灾难现场进行救援演练。随后,他又主编了我国第一部规划教材《急诊与灾难医学》并获批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主编我国研究生规划教材《灾难医学》。建立了全球第一支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认证的国际应急医疗队,作为中国首支国际应急医疗队,东方医院这支队伍具备整建制医院救治体系,能够独立承担各类灾难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治任务,这种由一家单体医院独立建制的集搜救、转运、救治一体的建队模式国际上也不多见。2011年,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在上海市正式成立,刘中民出任第一届主任委员,为了推动中国灾难医学学科的全面发展,2017年,刘中民又牵头成立了中华预防医学会灾难预防医学分会,并担任首届主任委员。以两个国家级学术团体为依托,刘中民率领团队建立灾难现场批量伤急救原则和标准,并与国际灾难医学救援接轨。

三十载砥砺前行,继往开来;数十次革新鼎故,腾蛟起凤。踏着时代的脚步,刘中民教授带领团队将东方医院打造成巨大的“诺亚方舟”,他也成为了一位有名的“传奇院长”。“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是刘中民心中始终秉承的东方医院精神,他心怀国家、回报社会,以一颗大医精诚的“救世”之心,承担起医学真正的使命,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多贡献,无愧一袭白衣。


×
妇幼保健
健康养生
两性健康
奇闻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