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秦成峰/英博/王佑春团队开发新型mRNA新冠疫苗
时间:2020-07-24 来源: 浏览:次
今日,《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新冠疫苗的最新论文。由秦成峰研究员、英博博士以及王佑春研究员共同领导的一支团队,开发出了一款新型的mRNA新冠疫苗。在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中,这种疫苗能够激发免疫反应,诱导产生中和抗体。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新型疫苗采用了先进的制剂技术,在室温下能够存放至少一周而依旧保持稳定。对于疫苗产品而言,有望大大减少运输时的冷链要求。
研究人员们在论文中指出,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人们就期盼能尽快有安全可靠的疫苗诞生。在诸多疫苗开发技术中,基于mRNA的疫苗,有望快速应对这一挑战。放眼全球,也已有多款mRNA新冠疫苗进入了人体临床试验,并取得了积极的早期结果。
在本研究中,科学家们使用了新冠病毒S蛋白的受体结合域(RBD)中的一段氨基酸序列,用以产生抗原。细胞实验也证实,编码这段氨基酸序列的mRNA片段,在转染到多种细胞系中后,能够产生高表达量的RBD片段。
▲这款疫苗的设计(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为了递送这些编码抗原的mRNA,研究人员们使用了一种叫做纳米脂球(lipid nanoparticles)的技术。经过生产制造,这些包含mRNA的纳米小球的平均尺寸不到90纳米,且形态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在小鼠模型中,接受了一次注射后,这些动物体内都出现了针对新冠病毒RBD的IgG抗体,以及中和新冠病毒的抗体。和目前的几款mRNA疫苗一样,接受了第二次注射后,这些抗体的水平均出现了快速上升。此外,在小鼠体内,疫苗的注射也诱发了T细胞的免疫反应。
研究人员们也做了病毒攻毒实验。接受了疫苗注射的小鼠,在接触到新冠病毒(MASCp6毒株)之后,得到了完全的保护——无论是肺部还是气管,都没有检测出病毒RNA。而对照组的动物则出现了很明显的病毒感染。
▲本研究的图示(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在食蟹猴模型中,研究人员们再次做了检测。这些动物被分为三组(每组10只),分别接受100 µg疫苗、1000 µg疫苗、以及安慰剂的注射。在疫苗注射组中,研究人员们观察到了类似的抗体上升现象,以及特异的T细胞免疫反应。
考虑到许多新冠病毒肆虐的地区并没有完备的冷链系统,研究人员们也评估了这款疫苗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放表现。检测结果说明,采用这种技术,在4度或25度下存放一周的纳米脂球,并不会影响其中的报告基因mRNA表达。在37度下存放一周,也只会减少13%报告基因的表达量。综合来说,这些结果表明这种技术能产生在室温下稳定的疫苗。
根据公开信息,这款mRNA新冠疫苗已于6月19日获批进入临床试验。
参考资料:
[1] Na-Na Zhang, et al., (2020), A thermostable mRNA vaccine against COVID-19, Cell, DOI: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07.024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