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n8禽流感能传人意味着什么
3月26日,广东省疾控中心官网发布消息,中山市报告了1例H3N8病例,中国疾控中心对病例标本复核检测,结果为H3N8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
这是2022年至今,我国第三次报告H3N8禽流感人感染病例。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的消息报道称,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2022年4月,我国河南省、湖南省相继出现人感染H3N8亚型禽流感病例,H3N8亚型流感病毒感染宿主广泛,之前曾在禽类、马、犬、猪、海豹等动物中分离到,人类感染尚属首次。
无论是此前的河南、湖南感染者,还是本次广东省的最新病例,根据官方发布的通报,均属于偶发个案,现阶段该病毒传播风险低。不过,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早在今年2月就公开表示,“尽管人类目前面临的禽流感感染风险仍然很低,但鉴于越来越多的禽类被感染,我们不能假设情况会一直如此。”
三例H3N8感染者情况如何?
根据广东省疾控中心的报告,此次感染H3N8禽流感病毒的患者是一名56岁女性,既往有多发性骨髓瘤等基础病史,发病前有活禽暴露史,家周边有野禽活动史。
与每年流行季传播的人流感病毒不同,由于缺乏相应结合的受体,禽流感病毒本难以感染人类。但问题在于,随着禽流感病毒在动物间积年累月的传播,一些毒株积累了核心的突变,从而实现了动物到人的跨种传播。
H3N8病毒也是如此。1963年,H3N8最早在马身上发现,当时在美国造成了马流感的流行,又被称为马流感病毒。2014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又发现了狗死于H3N8病毒感染。当时学界认为,H3N8马流感从马跨种传播到狗,并且已经能够在狗与狗之间传播。
同时,H3N8也是一种常见的禽流感病毒,在鸟种群,尤其是世界各地的野生水鸟间传播。2011年,英国又发现其进化出了跨种到海豹的传播能力——162只海豹死于H3N8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
2022年11月10日,我国研究人员在《自然·通讯》上发布了首例人H3N8感染者的详细情况,患者是河南省一名4岁男童,发病后体温最高烧至41度、出现肺炎、肝功能障碍、肾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病情危机,后通过ECMO、机械通气以及一系列药物治疗后,直到90天时才治愈出院。
流调追溯发现,在患儿居住环境中的猫、狗、鸡中均检测出了H3N8阳性结果,被H3N8感染的狗还出现了轻微的临床症状。研究人员推断,无论是通过呼吸道还是胃肠道感染途径,H3N8都可能在狗、猫和人之间水平传播。
国内第二例报告的患者是一名来自湖南的5岁男童。2022年9月11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刘金华教授团队在《柳叶刀-微生物》杂志在线发表了对这一病例的研究,文章显示,该患儿于2022年5月9日出现发烧、喉咙痛、发冷等症状,感染症状较轻,胸部CT未显示肺炎迹象,后经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小儿气喘清热颗粒等进行治疗,5月21日验血时大部分指标恢复正常。
为了追溯感染源头,研究人员同样进行了详细的流调,发现湖南省和河南省的两位患儿没有任何接触。湖南患儿在发病前6天曾到过居住地附近的生鲜市场,那里交易的活禽品种是鸡、鸭和鸽子。
文章指出,湖南省和河南省两例H3N8感染病例在地域上不相邻,时间上相隔较短,表明“这种新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存在种间传播的潜在高风险。”
新型H3N8从何而来?
迄今为止,已确定11种禽流感病毒亚型可引起人类感染。相关数据显示,其中最“主流”的是于1997年和2013年检测到的H5N1和H7N9禽流感病毒株。
1997年,中国香港报告首起人感染H5N1禽流感,共18人,6人死亡;2003年,中国香港再次出现2例人感染H5N1禽流感,1例死亡;2003年到2015年,全球共报告844例人感染H5N1禽流感,其中449例死亡,死亡率达53.2%;2013年3月至2017年4月,中国共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1416例,死亡559例。
中科院院士、病毒学家高福曾在科普书中解释,禽流感病毒HA蛋白质的主要细胞受体是α-2,3-半乳糖苷唾液酸受体,这种受体仅存在于下呼吸道中,通常情况下禽流感病毒不易深入人下呼吸道,即使抵达也会被组织黏液束缚住,难以传播。而人流感HA蛋白质的主要细胞受体是α-2,6-半乳糖苷唾液酸受体,存在于上呼吸道。
刘金华团队回顾性调查了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中国13个省级农场家禽感染H3N8的情况,一共从6个省发现了15株H3N8毒株。值得注意的是,这15株病毒全部分离自病鸡肉。但此前在中国大陆的监测数据表明,H3Ny型病毒只在水禽中动态传播,从未在鸡群中检测到,这表明我国的新型H3N8禽流感病毒已经适应了鸡,并对鸡具有致病性。
随后,科学家将感染河南患儿、湖南患儿的H3N8病毒基因序列,与前述鸡中分离的病毒进行比对,发现H(血凝素)和N(神经氨酸酶)的基因序列相似度超过98.7%。
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鸡之前,该新型病毒的关键基因组成,分别又可独立追溯到中国南方的家鸭、鸡以及来自俄罗斯或日本的候鸟。
根据一系列证据,论文总结称,此次人感染H3N8禽流感病毒直接来源于鸡,并且是由欧亚鸟类的H3基因、北美鸟类N8基因,加上中国流行的H9N2禽流感病毒内部基因“三重重配事件”进化而来。
是否会引起“人间大流行”?
今年以来,欧洲、日本、美国、阿根廷等地已接连暴发禽流感。2月下旬,柬埔寨卫生部门还报告了一名11岁女孩死于H5N1禽流感人感染,卫生部门在排查密切接触者时,还发现她的父亲也感染了该病毒。
目前仍不清楚柬埔寨两起病例是“人传人”,还是父女俩分别与感染H5N1病毒的动物接触。但业界的共识是,禽流感病毒发生“禽传人”跨种传播感染的总体风险并不高,随后进一步在人际间传播的病例更是罕见。
不过,病毒学家常荣山告诉“医学界”,值得警惕的是,一旦病毒发生跨种传播,人类的感染会导致病毒的适应突变,从而可能使这些病毒更容易在种内传播。
不仅仅是禽类,熊、狐狸、浣熊、美洲狮、猫,目前相关流感病毒已经在哺乳动物间广泛传播。与此同时,不同物种还可能成为不同来源流感毒株的“混合培养容器”,进而产生一种人类几乎完全缺乏免疫力的全新毒株。
“禽流感病毒进化出感染新物种的能力是随机的,一般来说,在某个物种中感染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被人们发现。”常荣山告诉“医学界”,当H3N8首次在人群中被发现,意味着它早已进化出感染人类的能力。
2009年,全球曾暴发的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化分析表明其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3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而2013年在我国传播的H7N9则是由鸡、鸭的禽流感病毒重配而成。近期发布于《One Health》期刊的一项研究还调查了1970年至2016年,7万多条动物流感记录的数据库,认为禽流感可能是下一个新的大流行病毒毒株的来源。
“禽流感病毒实现跨种到人传播并逐渐引发流行,历史上来一次,人类防一次。但病毒并不会‘消停’,一直还在等待新的时机。”常荣山说,“规模或大或小。”
由于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具有随机性,常荣山认为,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就是避免食用、接触野生动物,“接触感染源的人数越多,病毒突防感染人的概率也就越大,进一步获得人际间强传播能力的机会也就更多。”
广东省疾控中心同样发文提醒,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和病死禽类,一旦发现有发热、咳嗽、咽喉痛等呼吸道症状者,应佩戴口罩并尽快就诊,若病前有接触过禽鸟,应要主动告诉医生。各级各类农贸市场应遵守《广东省家禽经营管理办法》,落实市场禽类管理与卫生清洁等措施。
刘金华团队的前述研究认为,工业化和不同种类动物的混合养殖,再与活禽市场相结合,为流感病毒的重组和种间传播营造了理想的环境。“人类持续感染新型H3N8病毒,可能会进一步驱使病毒获得结合人类受体的偏好,这是潜在大流行发生的先决条件。”
因此,文章最后写道:“对家禽中的H3N8禽流感病毒进行全面监测,尤其是在有呼吸道疾病迹象的肉鸡中,势在必行,控制家禽中流行的病毒可以降低人类感染的风险。”
h3n8禽流感怎么预防
1、勤洗手,远离禽类分泌物,接触鸟类或鸟粪时注意用消毒剂和水彻底清洗双手,避免前往疫区。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时用手或卫生纸捂住嘴,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12次,每次半小时,睡眠和休息充足,饮食均衡,注意多吃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3、吃禽肉要煮熟、彻底煮熟,不要 不要生病、死禽肉;吃鸡蛋时,蛋壳要先用流水洗净,并充分煮熟加热不要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鸡蛋。尽量避免在家中宰杀活禽如果一定要在家里捕杀,建议戴口罩和手套,避免用手接触眼睛、口、鼻,屠宰后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用来处理生的和熟的食物的案板、刀具必须分开;生食和熟食的餐具必须分开。
烹饪时,应确保鸡肉完全煮熟,以杀死鸡肉中携带的常见病原体。65℃加热30分钟或100℃煮沸2分钟以上可杀灭禽流感病毒。普通人常用的烹饪方法(包括蒸、煮、炒等)温度一般在65℃以上,只要烹饪时间足够长,就能保证食品安全。此外,唐 不要吃带血丝的水煮鸡肉。4、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尽早治疗,如有禽类接触史应及时告知医生,强调临床治疗时机“早、快、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