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医疗资讯网!
手机版

做个动态心电图,咋就这么难?

时间:2021-09-15   来源: 浏览:

“家人从外地风尘仆仆地赶到上海,想做个心脏方面的检查,在动态心电监护这一项上,说是要等一个礼拜之后才有机器。我们感觉这太耽误时间了,而且这就说明还得再去医院一次。”近期,有来沪患者如是向界面新闻表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实际上,做动态心电监护排队难的现象也并非孤例,有三甲医院医生同样向界面新闻记者抱怨称,有时候自己的住院患者直到出院了,都没能排上动态心电监护。

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 DCG)于1949年由美国Holter首创,故又称Holter心电图,俗称“背盒子”,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心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休息、进餐、工作、运动、睡眠等不同情况下的心电图数据,能够及时发现静息型心电图不易发现的心率失常和心肌缺血,是临床分析病情、确立诊断、判断疗效重要的客观依据,并可作为日常监测系统。

与静态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最大的特点是,检测时间长,这也意味着获取信息量大,心电事件捕捉的成功率高。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都有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经历,而大家对这个项目需要预约的状态也习以为常。

心脏问题不是小事儿,但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做动态心电图动辄要排队一两周?

医疗资讯网了解到,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是需要做动态心电图的患者越来越多。与前些年相比,现在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在增加,大众的健康监测意识也在提升。而设备的采购可能是十年前的事了,彼时的医院显然没能料想到今日的需求。

并且,在优质医疗资源稀缺的当下,病人集中到头部医院就诊、医院之间检测报告不互认加重了医院的检测负担。在医院就诊时,主诉心痛的患者基本上都被安排做动态心电检查。由此,不仅仅是心内科要用该设备,心外科也会用到这个设备,这就造成了心电图室工作量较大。

调查显示,国内每位心电图医生每年平均需要完成接近7000人次的心电图检查,在该检测项目上,需求与供给的比例高达6944:1。当前,一般地市级医院会配备20台左右的动态心电监测仪,但这并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那么,既然动态心电监测仪数量不够,为什么医院不增加采购呢?有医生认为,这或与心电图室作为一个实际上的冷门科室,营收能力差,预算少有关。

另一方面,与大众认为的“心电图检测很简单”不同,由于要把24小时的数据分析一遍,动态心电图出报告也很费时间。基于此,很多医院选择了将心电图分析工作外包出去,但是,动态心电图检测并不是一个高利润的项目,外部企业积极性不足,这也造成了院内的患者需要更长时间的等待。

除了患者多、检测需求大、出报告慢等原因之外,动态心电监测的深层次问题是医疗机构的设计问题。具体而言,在医疗机构科室设置上,心电图科属于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不在一个体系。这和心脏支架直接由心内科管理有很大不同。这就造成了当临床科室的检测需求大量涌向心电图科时,作为“旁系”的心电图科只能要求病人按顺序排队等待。

业内人士还提及,由于机构设计不够高效,除了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的检测也有类似困局。不方便之处不仅仅是病人做这些检测需要一直“等等等”,而且还得在临床科室、检验科科室之间来回奔波。

不过,在心电监测领域上,除了传统的心电监测方式外,不少科技企业也在进行一些新的尝试。如苹果、华为、等都在尝试通过手表等移动设备来进行心电监测,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这些尝试产品的医疗功能暂时还远不如专业的心电图仪器。

×
妇幼保健
健康养生
两性健康
奇闻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