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医疗资讯网!
手机版

什么是失温?如何预防和应对?

时间:2021-05-26   来源: 浏览:

甘肃马拉松事故是天灾还是人祸?局部极端天气确实难以预测。但是,作为专业程度要求极高的极限运动赛事,这场比赛各项组织工作是否达标,必要的安全保障是否到位?这是必须要追问的关键性问题。这场灾难,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一场体育赛事造成21人死亡!,大家反应都为:怎么可能?!可这场悲剧就是发生了。而这起悲剧的关键,有个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的词:失温。

  什么是失温?如何预防和应对?

  失温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这个词语非常陌生,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户外运动感兴趣,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也频频发生,其中失温又被称为户外运动的“头号杀手”。所以到底什么是失温?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马拉松跑步这么热的运动,参赛者还会失温?

  想要了解失温,就要先了解体温调节

  人体的核心温度是固定在37~37.5℃,除了生病发高烧或者发低烧会有所波动,其他时候体温都是非常稳定的。人体表面温度有时候可以波动,但核心温度一定是稳定的。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大脑中有精密的“体温调节器”来精密调节我们的体温。

  为什么会出现失温呢?

  当产热速率低于散热速率,体内热量越来越少、不足以保持体温,就会出现“失温”现象。人体处在冷环境(甚至不需要很寒冷)中,缺乏衣物和住所保护,维持不了核心温度,失温就有可能发生。例如这次事件,在高海拔赛段20公里至31公里处,出现了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突发的恶劣天气加上跑步出汗,衣物湿透了,身体皮肤直接接触到冷风冷水,造成热量对流和传导散热,体内大量热量损失,身体核心温度难以保持在标准范围。通常来说,外界温度越低,风力越大,环境湿度越高,越容易失温。失温严重时,3小时内就可能出现死亡,致死率很高。而这次有21人遇难!非常痛心!

  失温分为几个阶段?

  及时发现和识别失温,快速采取措施非常重要。当失温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会变得行动迟缓,如果忽略掉身体报警信号,误认为只是“有点疲惫”,觉得再坚持一下就没事了,就有可能酿成悲剧。失温并不是一开始就非常严重的,人体会顽强地通过代偿机制与这种低体温对抗。所以当暴露于低温环境后,会由轻到重逐渐失温。让我们一起先来认识一下失温的几个阶段。

  精神状态完全正常,感到“有点儿冷”。核心温度在 35℃ 以上,此时身体表层皮肤周围血管收缩,减少热量从表层皮肤散失;身体开始产生产热激素;内脏开始增加产热;身体开始有寒颤反应。通俗点来讲就是“瑟瑟发抖”。这一期间立刻采取恢复体温措施,人体不会有太大损伤。

  判断力下降,说话不清楚、动作不协调。核心温度在32℃ - 35℃ ,此时身体处于轻度失温状态,开始算作医学上定义的低体温症。身体为抵抗低温的产热还在进行,但已不足以维持正常机体功能了,此时身体会产生心跳加速、呼吸频率加快等反应;还会出现反常的尿多。此时已经很难靠自己脱困了,急需外界帮助。

  意识慢慢丧失,各种反射变得迟钝。核心温度在28℃~32℃,肌肉战栗产热也不再进行,从心跳快变成了心律不齐,此时处于中度失温状态。身体可能会出现冷到反常脱衣服情况,这是身体“实在是撑不下去”的信号,需要立刻采取救援,否则将变为重度失温。

  没有意识,没有寒战,低血压,心跳减慢直到慢慢停止。核心温度低于28℃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难以拯救的重度失温了。

  如何处理失温?

  感到“有点儿冷”时,首先要保持体力,停止活动或紧急扎营,尽快脱离低温恶劣环境;然后立刻采取保暖措施:盖被子、加厚衣服;如果因剧烈运动或下雨导致身上衣物被浸湿,需尽快把湿的身体擦干,换上干衣服,用睡袋或厚衣物将全身包裹;注意不要直接接触冰冷的地面,可以隔一层睡垫等。

  当身体出现核心温度在35℃以下时,则需采取核心温度加温措施,可用热水袋、发热贴对患者脖子、腋窝、腹股沟等核心区进行加温;同时尽快给身体补充流质热食,例如浓糖水、热巧克力等,让失温患者获得产热需要的能量。注意,此时一定不能靠饮酒升高体温,可能会导致失温加剧等情况。

  这类越野赛如何防止意外发生?

  此次悲剧发生后,各地新闻也密切报道,还原了当天比赛的各种细节。比赛地点为高海拔地区,地况复杂,出现极端天气是存在一定概率的。比赛当天开赛没多久便出现刮大风、下大雨、下冰雹等极端天气,而参赛者普遍穿得少;大部分参赛者考虑因为在运动,身体还热着,没想过会出现失温这一情况。而当身体出现视线、意识模糊时,才意识到危险,结果却在几分钟之内使不上力气了,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

  极端天气会让每一个环节的困难成倍放大,而这场悲剧发生的最大原因是:存在侥幸心理!有句俗话: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所以我们在运动前和运动中都要对自己、对外界环境有清楚的认识,不要为了赢得比赛而失去生命!

×
妇幼保健
健康养生
两性健康
奇闻异事